11月8日,“博”聚荊門 智“匯”未來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在荊門國際會展中心荊楚科創城舉行。
本次大賽共有15所高等院校的20個團隊參賽,最終8個博士團隊的項目入圍決賽。大賽路演環節,項目代表們以PPT展示和現場答疑相結合的形式,由點到面闡述各項目的亮點和優勢,評審專家圍繞項目的創新性、先進性、市場前景等方面對項目進行綜合打分,并與項目代表進行探討交流,給予專業指導建議。
經過角逐,來自武漢大學的馬文卓博士團隊項目《元景校園—多智能體協作建模技術構建數字孿生新質生產力》獲大賽一等獎。華中科技大學兩個項目《鈣鈦礦賦能:新一代光伏制氫一體化系統》和《智能無人船舶水面清潔技術研發與產業化》獲二等獎。《芯中達—電子元件和半導體設備的先進陶瓷零部件耗材國產化引領者》等5個項目獲三等獎。
賽前,中國地質大學(武漢)新能源學院院長蔣恕作《新能源資源開發到儲能的技術進展及政產學研融合模式》主旨演講,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商務總監崔朕作主題為《雙創時代我們該如何選擇》的創新創業講座。
大賽由湖北省科技廳、湖北省高新技術發展促進中心指導,荊門市科技局主辦,旨在打造為荊門產業和在漢高層次人才提供交流展示、項目孵化、產融對接、協同創新的平臺,發掘和培育一批優秀項目和優秀團隊,吸引、集聚更多人才來荊留荊創新創業,構筑荊門創新驅動新高地。近年來,荊門市堅持“人口第一戰略,人才第一資源,產業第一支撐”的理念,出臺了一系列引才、留才、惠才政策,先后開展“武大學子荊門周”、“陜西學子荊門行”、“在漢學子科創荊門行”等“雙招雙引”活動,吸引了5.9萬名大學生來荊就業創業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各類雙創孵化平臺43家,其中國家級眾創空間3家,省級眾創空間10家。
下一步,荊門將圍繞支持創新創業目標,不斷加強平臺載體建設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,為創業者提供更為貼心的服務保障,助力更多“創新種子”長成“參天大樹”。